董明珠口爆“留学生里有间谍”!封闭思维难撑开放时代|托福真题|托福题库|托你的福

托你的福_小福 托你的福
 2025年04月28日 17:01 

点击↑托你的福回复"模考",免费参加托福/雅思/SAT真题模考

1. 回复“资料”,免费领取各科备考资料

2. 回复托福成绩如“托福98”,获得雅思成绩换算

3. 回复关键词“2025”,获得2025年大范围预测

官网:tuonidefu.com.cn

图片

当“海归=间谍?”这样的字眼出现在热搜上时,多少留学生的心被狠狠刺痛了。留学归来,本应是怀揣梦想与热血,归国建设的报国之举,为何在一夜之间,被扣上了不堪的帽子?

 

图片

 

这场由71岁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掀起的言论风暴,不仅引发了舆论哗然,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:在新时代的中国,如何看待“海归”这一群体?

 

 

董明珠的“极端表态”,背后有何隐痛? 

 
 
 

在4月22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,董明珠强势连任,但她的一句话却在会议之外掀起更大波澜——“绝不用海归,海归里面有间谍。

 

从公开信息来看,董明珠并非第一次对“人才流失”和“技术泄露”表达过深深的警惕。在竞争最激烈的那些年,格力曾屡遭挖角、技术被盗,甚至有人专门在格力周边长期驻扎,只为高价挖走技术骨干。董明珠长期身处“被盯防”的状态,她对人才的信任危机,可能早已在无数次“背刺”中慢慢堆积。

 

图片

 

而海归,因其拥有海外经历和广阔人脉,在企业内部天然就被视为“双刃剑”——既是宝贵资源,也是潜在风险。

 

在董明珠放话“坚决不用海归”的背后,一定有着令她很痛的故事。

 

海归,从来不是国家发展的“累赘” 

 
 
 

董明珠的这番言论如投入舆论场的"深水炸弹",不仅在微博、抖音等平台持续霸榜,更在留学生群体中激起千层浪。

 

不少网友指出其表态存在"以偏概全"之嫌,可能对海归群体造成负面影响。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,部分网友担忧这类言论会加剧"新海归"的求职困境。

 

image.png

 

也有网友表示格力眼界太低:“华为海归多了去了,照她那么说,可以开个克格勃了?”

 

image.png

 

还有留学生说:“你听董姐的话跟听川普哥说的话没啥区别。”

 

image.png

 

更有网友要求董明珠就她的言论向海归群体道歉。

 

image.png

 

官媒公开批评:"将海归群体与间谍挂钩,是极其误导且危险的"凤凰网也发文:这种言论,看似是为了国家安全,实则容易助长排外情绪。

图片

回顾中国近现代史,每一次科技跃迁、每一次教育革新,背后都有海归群体的身影。胡适、钱学森、邓稼先……哪个不是在海外学成归来后,为国家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?

 

今天,在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、芯片制造等核心领域,中国的崛起同样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海归人才的贡献。

 

拒绝海归,不只是关上一扇门,更可能是关上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大路。

 

 

现实中的海归 

 
 
 

根据《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》数据显示:

 

  • 2024年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较2023年增长7%,应届海归增长19%,规模比2018年翻了一倍。

image.png

 

  • 海归优先岗位平均月薪15440元,甚至高于清华大学毕业生。

image.png
  • 硕士学历占79.3%,博士学历占2.7%,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。

image.png

 

但即便如此,很多海归在回国后也要面对剧烈的职场竞争,接受薪资的下调,经历身份认同的挣扎。他们并非"高高在上",更多的是在默默努力,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
 

留学,或许让他们看到了世界的辽阔,但归国,却让他们更加坚定地希望把自己的一份力量,献给这片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。

 

 

警惕情绪化表达 

 
 
 

董明珠的发言,固然有她亲身经历的痛感作为背景,但也难掩失之偏颇的判断。

 

企业的安全意识必须有,但不应以牺牲理性和包容为代价。真正优秀的企业家,应当学会在风险防控和全球化开放之间,找到微妙而智慧的平衡。

 

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,闭门造车绝非良策。拒绝海外人才,等同于主动放弃站在世界潮头的机会。

 

更何况,真正爱国的人,不在于护照上的出入境记录,而在于心中那份始终不变的热爱与担当。

 

希望未来的中国,不再用情绪化标签定义每一位梦想归来的游子,而是用真正公平、开放和包容的眼光,去迎接每一颗热爱祖国的心。

 

2.jpg

 

图片

 

如果你要考托福/雅思/SAT/GRE,请试试下面这个绿色二维码,给你A+级的备考体验:

图片

 

 

2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