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福阅读、听力双30,口语18分的艰辛史|托福真题|托福题库|托你的福

托你的福
 2025年07月17日 15:42 

点击↑托你的福回复"TPO75",领取8套新tpo

1. 回复“模考”,免费参加托福/雅思/SAT真题模考

2. 回复托福成绩如“托福98”,获得雅思成绩换算

3. 回复关键词“2025”,获得2025年大范围预测

官网:tuonidefu.com.cn

图片

 

要是几个月前有人跟我说:你阅读听力可以考满分,但口语可能永远只能停在18,我大概会笑着回一句:不可能吧。但现在的我,不仅信了,而且是亲身体验了一把。

 

从一开始信心满满,到三次考试接连翻车,最后一步步爬上26分,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:口语提分跟刷题量、做笔记、词汇量这些传统备考方式完全不是一个逻辑。今天想把这段经历完整讲出来,如果你也卡在口语低分区,或许这篇能给你一些方向。

7171.png
7172.png
 
阅读听力靠输入,口语靠输出
 
 
 

我一开始备考托福的时候状态还不错,尤其是阅读和听力,练了不到两个月分数就稳在28到30之间。定位快、词汇准、逻辑跟得上,不管是刷TPO还是做模考,基本很少出错。

 

但第一次考试的时候,我的口语就只拿了18分。最初我以为只是临场发挥不好,第二次准备更充分,状态也更好,可结果出来依然是18。那一瞬间,我是真的有些崩溃,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ETS评分出了问题。

 

后来我冷静下来,开始认真分析问题才发现,托福的四个科目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模型

截屏2025-07-17 13.52.01.png
  • 阅读和听力是输入型能力 —— 你只要理解得够快、够准,哪怕不动嘴也能做对。

  • 口语和写作是输出型能力 —— 你不仅得理解题干、材料内容,还要组织语言、注意语法、控制发音、保证逻辑清晰,还得在45秒/60秒这种极限时间内输出一段完整的答案。

所以就算你懂得很多,不代表你能说得出来。

 

尤其是母语不是英语的我们,大部分人从小训练的就是输入能力,而不是说得顺、说得清。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在听懂材料之后,张嘴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

截屏2025-07-17 13.53.28.png

 

 
我的发音问题,比我想象中严重太多
 
 
 

决定认真练口语之后,我开始回听自己之前的录音。刚开始其实没太大感觉,但听得多了就逐渐察觉到很多细思极恐的问题。

 

比如我经常把think念成sink,three发得像free,important 的重音放错位置,连record 这种常见词的重音也总是搞反。更可怕的是,我的语调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变化,语气平平、节奏拖沓,听上去就像在背书。

截屏2025-07-17 13.57.42.png
这些问题在我自己说的时候完全意识不到,但一旦回听录音,就能理解考官为什么会觉得你像机器人。不是因为内容不好,而是因为你听起来不像一个自然交流的人。
截屏2025-07-17 13.59.20.png

后来我加入了托你的福·满分计划,每天都要完成跟读任务,不断模仿、模仿、再模仿。从美音节奏到连读规则,再到语调的自然起伏,每天都对着录音一句一句地拆、逐词逐句地练。老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里,都会特别标注出发音问题还会写清楚是哪类错误:是元音不到位?是重音位置错?是句尾上扬?

 

这种持续性训练,一开始确实很枯燥,但坚持了两三周后,录音的整体质感真的开始变了。再听自己说话,终于从播音机器人变成了正常人讲话。

 
有词汇量 ≠ 能用得顺、说得准
 
 
 
这是我以前完全没意识到的问题。

📌

词汇量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割裂问题

阅读和听力上,我的词汇量是绝对够的。学术词汇背了一大堆,TPO里的长难句我几乎能通读。但到了口语里,我发现我经常——卡壳。不是不会表达,而是脑子里知道这个词,嘴上说不出来。

 

比如我在综合口语讲动物适应环境时,想说camouflage(伪装),嘴却停住了几秒,因为我一时想不起它的准确读音;再比如symbiosis(共生),我明明认识,也能在阅读里秒懂,但一开口就开始吞音、犹豫。

 

这会极大影响你的流畅度和自信心。你越犹豫,后面就越卡,分数自然也就低。

 

截屏2025-07-17 14.07.49.png

 

📌

通过训练解决口语问题

在满分计划的训练中,老师专门整理了托福口语常见场景的高频学术词汇清单,每个词都配了发音音标、常用搭配、例句语境,我按照清单每天反复朗读、用它造句练习。

 

截屏2025-07-17 14.09.06.png

效果真的非常明显:这些原来认得但说不准的词汇,慢慢都变成了我口语里的常用兵器。

 
写作不出错,为啥口语老是犯语法低级错?
 
 
 

这个问题我最开始真没意识到。

 

我一直觉得自己语法基础不错,尤其写作文的时候基本不会出错。但在练口语时被老师指出来,我才发现我经常犯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小错:

  • 时态乱跳:前一句用过去式,后一句忽然又变成现在时;

  • 动名词和不定式混淆:说出By use an example这种句子;

  • 主谓不一致:主语是单数,动词还是加了s。

更糟的是,这些语法错误在你说的时候是很难发现的,因为你在追赶时间和组织语言的过程中,根本没空去审查结构。

但考官是听得出的,而且这是评分标准之一。

 

在满分计划的批改中,每一次作业老师都会标注出我的语法错误,并详细写出为什么错、该怎么说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会归类你的错误,让你知道你是总在时态上出问题,还是结构上反复犯错。这种系统性地查漏补缺,让我慢慢把口语中的口头语法盲区清理干净。
截屏2025-07-17 14.17.41.png
 
表达有逻辑还不够,细节必须具体展开
 
 
 

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口语低分同学的通病。我一开始也以为,只要观点清楚、逻辑清晰,就能拿高分。比如独立口语我会说:

 

✅ Online shopping saves time, so I prefer it.

听起来确实有逻辑,但考官的评分标准远比这复杂。ETS明确要求你必须具体地展开细节,说明你这个观点为什么成立、怎么体现在你自己身上。

 

后来我在课程中学到一个非常实用的结构——1个论点 + 2个具体细节:

 

✅ Online shopping saves a lot of time. For example, I don’t have to spend 30 minutes commuting to the mall anymore. I can use that time to study or cook, which makes my day more efficient.

听感和信息量瞬间不一样了,评分也明显上来了。
 
综合口语真的没那么轻松
 
 
 

一开始我以为综合口语是最简单的:照着材料说就完了嘛。但真正练习之后发现,你要么漏信息、要么卡顿,要么逻辑混乱。

截屏2025-07-17 14.24.49.png

我自己一开始做笔记特别用力,结果导致笔记太复杂,复述时一翻纸整个人都乱了。

 

后面老师教我用逻辑符号记笔记法:比如

  • ↑ 表示增加

  • ↓ 表示减少

  • R 表示原因

  • C 表示对比

这样一来,我的笔记既精炼又清晰,复述的时候眼睛一扫,

结构就回忆起来了。

 
听懂了 ≠ 说得明白
 
 
 

我在综合口语练习里经常出现一种状况:材料听的时候以为懂了,但一开口表达,发现自己抓不到重点,语句也组织不清。

问题不在听力,而在信息理解的深度不够。

 

后来我练了逐句精听 + 复述训练法:

✅ 把听力内容一小段一小段暂停

✅ 立刻复述内容

截屏2025-07-17 14.29.53.png

刚开始非常吃力,有时一句话拆开要反复听三四遍。但坚持了两三周后,理解力和复述准确率都有明显提升。

 

这个练习最大的好处是,你不仅提升了听力理解,还训练了表达组织能力,等于是一举两得。
 
三个月,从18分到26分
 
 
 

从最开始的我是不是天生不会说英语,到后面突破瓶颈拿到26分,我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。

 

在这段过程中,我几乎每天都花时间在满分计划的系统训练上,从发音、词汇、语法到结构、复述、细节展开,几乎没有一个环节是混过去的。

截屏2025-07-17 14.31.17.png

我也不再迷信刷题数量,而是扎扎实实地修每一个环节。最终,我在第五次考试中,口语成功拉到了26分。这一次不是靠运气,而是每一个小细节拼起来的结果。

写给现在卡在18分的你
 
 
 

如果你现在的口语分数还在18分附近,真的不用怀疑自己是不是说不来英文,你可能只是训练方式不对。

 

我把这几条经验留给你参考,或许也能帮你早点破18:

  • 每天坚持跟读真题材料,对照录音练发音

  • 建立学术词汇清单,配合发音与例句反复练习

  • 记录口语语法错误,分类总结、专项纠正

  • 练习1论点+2细节结构,摆脱空洞表达

  • 掌握高效笔记符号法 + 逐句精听复述技巧

只要方法对了,坚持两三个月,你也能看到突破。

 

卡在18分的时候,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说英语。但现在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:托福口语没你想得那么玄乎,也没你想得那么天赋挂。

 

关键是你是否愿意换个方向,真正补上语言输出的短板。

 

如果你还在挣扎,不妨给自己一次系统训练的机会。

 

愿你早日告别那道18分的门槛,拿到真正属于你的高分口语成绩。

图片

 

如果你要考托福/雅思/SAT/GRE,请试试下面这个绿色二维码,给你A+级的备考体验:

图片
2.jpg